报告题目:大洋上“射线状”和“千足虫状”云的初步分析
报告专家:傅刚 教授
报告时间:2025年4月9日(周三)上午10:00
报告地点:气象楼423会议室
主 持 人:李青青 研究员
专家简介:
傅刚,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长、山东气象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第七届海洋学科评议组秘书。1984年7月本科毕业于原山东海洋学院海洋气象专业,1997年7月获得青岛海洋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9年3月获得日本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海雾、海上爆发性气旋和台风的研究,在包括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Monthly Weather Review,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Journal of the Meteor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Atmospheric Research,气象学报,海洋气象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4部。1999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获得全国优秀气象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部“863”项目以及中国气象局行业专项等多个科研项目。
报告摘要:
地球大气中云无处不在,浩瀚的海洋上空有各种奇形怪状的云,其中“千足虫状”云(Millipede Clouds)是尚未被广泛关注的一类云。所谓的“千足虫状”云,呈长条状、中心有明显的“长轴线”、有轮廓清晰的“径向云臂”,从“长轴线”向两侧延伸,因其形状酷似“千足虫”而被称为“千足虫状”云。“射线状”云是一种有很强的自组织结构的浅层对流云系统,其形状呈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有明显的云系中心和轮廓清晰的带状径向云臂(banded radical cloud arms)由中心向外围四周伸展辐散,形状如海葵的触手,这种径向云臂被称作“Actiniae”,其词根“actino-”来自希腊语,意为“射线”的意思。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气候系统预测与变化应对全国重点实验室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大气科学学院
2025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