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物名师讲座(第296期) ——特邀清华大学杨雨亭副教授作报告

发布单位:大气物理学院创建者:孙东敏发布时间:2025-03-21浏览量:10

报告题目:潜在蒸发与蒸发互补

报 告 人:杨雨亭 副教授           

报告时间:2025年3月28日 (周五)9:30

报告地点:气象楼 1114会议室

主 持 人:杨元建 教授

报告人简介:

杨雨亭,清华大学水利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从事研究及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球变化的水文响应、蒸散发机理与模型、流域水文预报与水旱灾害演变。先后承担基金委专项项目课题、面上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等科研项目1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Na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Science Advances、Water Resources Research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引用万余次,入选科瑞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弗林德斯大学早期研究员校长奖、WRR Editors’ Choice Award(2次)、AOGS Kamide Lecturer、清华大学学术新人、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担任Journal of Hydrology、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期刊副编辑及多个国际期刊编委。

报告简介:

蒸发互补理论通过刻画实际蒸发、表观潜在蒸发和潜在蒸发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一种基于基本气象观测的简便且直观的蒸发估算方法。然而,作为互补关系中的关键变量,传统蒸发互补模型在潜在蒸发的估算方面长期面临挑战。其核心问题在于,传统潜在蒸发模型所使用的气象输入(如辐射和气温)是在实际环境条件下观测的,而这些条件通常不符合潜在蒸发所要求的饱和下垫面假设。因此,传统方法估算的潜在蒸发偏离了其原始定义,导致蒸发互补模型出现机理不清、内在过程不一致等问题。在本报告中,我将首先阐述这一问题,并提出一种新的潜在蒸发估算方法,使其更符合潜在蒸发的理论定义。随后,我将展示新的潜在蒸发估算如何消除现有蒸发互补模型中的内在不一致性,并进一步提出对互补关系的新物理解释。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大气物理学院

                                                              2025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