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语言文学跨学科高层论坛系列讲座—— 特邀上海交通大学杨枫教授作学术报告

发布单位:文学院(公共英语教学部)创建者:李慧发布时间:2024-12-17浏览量:12

报告题目什么是知识翻译学?

报告专家:杨枫 教授

报告时间:20241219日(周14:30

报告地点:文德楼N402

人:杜玉生 教授


报告人简介:

杨枫,男,山东莱州人,吉林大学文学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外语研究》主编;语言教材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曾任吉林大学讲师、吉林大学出版社编审;吉林出版集团外语教育出版公司编审、总经理兼总编辑;国际期刊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Studies创刊主编等职。学术兼职有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外文学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中外阅读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功能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汉语篇分析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界面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知识翻译学与比较文学、外语教育学等。


报告内容简介:

长期以来,无论是西方的描写译论,还是中国学派的跨学科译论,都呈现出一股技术主义和外部主义特征。描写派纠正了规定主义片面性倾向,尊重理性,重视客观,擅长描写分析,但是却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价值与功能。描写的科学实证方法在充分关照知识行动的性质时,遗忘了知识伦理与权力的关系和影响。跨学科派一直存在着用其他学科概念比附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现象,有的研究者为了区分两个话语系统中形似而神异的概念命题,对其他学科概念做了抽筋剥骨的功能化处理之后,再用来比附翻译实践行为,这种拉郎配的场外征用,固然可以为翻译穿上漂亮新装,但却很难有效抵达翻译本质。知识翻译学认为知识是翻译的所有存在,是翻译的对象与本质;知识的地方性与世界性的对话、互动与变迁是翻译的不可动摇的先验原理,是所有翻译实践的基本属性,其他所有外部关系和联系无非是其具体表现或衍生特征,因此构成翻译学的基本问题。翻译,作为两种语言承载的知识再生产,涉及语言转换、话语竞争和知识建构三大层面,具有尊重他者,重塑自己的文化互鉴功能。知识翻译学的“真善美”中和翻译方法论使作者、译者、读者不同主体之间凝视、拥抱、对话和联结。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文学院/新加坡研究中心

国别与区域文化研究院

语言文学跨学科研究院

      2024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