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大地形和大气水循环对极端降水的影响
报 告 人:赵阳 教授
报告时间:2024年12月4日 (周三)10:10
主 持 人:陈景华 副教授
赵阳,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年英才工程” 第一层次人才、山东省 “泰山学者” 青年专家。先后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哥德堡大学访问研究,在麦吉尔大学、首尔国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聚焦于青藏高原动力学,极端天气事件归因以及深度学习在气象学中的实践应用的研究。围绕夏季青藏高原的全球热力效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全球变暖背景下大气水循环特别是大气河活动加剧的问题,人工智能气象数据质控、监测技术、预报技术以及与数值模式融合等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相关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J. Climate、JGR: Atmos.、JAS、Clim. Dynam.、Environ. Res. Lett.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论文近30篇。第二届气候变化科学大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气象协会第29届动力气象委员会委员。五年内Google学术引用超过1100次。荣获2024年Wiley出版社中国高贡献作者奖。国际IOP出版社最新期刊Machine Learning: Earth的编辑。
报告简介:
随着气候变暖,极端降水事件愈发频繁。青藏高原作为重要的大地形,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影响着大气水汽的活动,并对区域和全球的天气气候极端事件产生深远影响。在华北地区,青藏高原的绕流效应对极端降水水汽的调节作用尤为明显,且水汽对不同类型极端降水的定量贡献存在显著差异。同时,高空斜压槽和高空急流激发的垂直上升运动的差异反映了动力机制的不同。在长江下游地区,青藏高原频繁发生的对流活动为长江流域的极端降水提供了预兆性“强信号”,非绝热加热和动力强迫在长江流域东移极端降水的影响上存在显著差异。从全球视角来看,借助集合深度学习算法,准确识别了全球大气河的分布、频次等物理特征,并发现大气河相关的极端降水显著增加,且对中纬度地区总降水的变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以大气河为桥梁,探讨了青藏高原-大气河-北美极端降水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青藏高原热力效应对北太平洋大气河影响的物理机制模型,提出了青藏高原南部异常加热产生的罗斯贝波通过引导副热带高压西伸,导致来自西北太平洋的水汽向西输送至高原,从而形成正反馈机制,揭示了青藏高原热力作用的全球效应。研究结果为极端降水的中短期预报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大气物理学院
2024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