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六届科技活动月——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年科技论坛(第三期)

发布单位: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创建者:范文晓发布时间:2024-05-14浏览量:241

论坛时间:2024年05月16日下午13:30-17:00

论坛地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临江楼A103

论坛主持人:万发雨教授

日程安排:

日程安排

2024年05月16日13:30-17:00

13:30-13:40

领导致辞主持人:万发雨

13:40-14:00

题目:基于模式耦合原理的大功率毫米波传输线色散调控技术研究

报告人:廖校毅电磁探测与防护团队

主持人:万发雨

14:00-14:20

题目:天地一体化网络中无线资源管理算法研究

报告人:施建锋智能网络

主持人:廖校毅

14:20-14:40

题目:面向无线VR业务的边缘网络资源管理技术

报告人:林鹏通信网络与测试技术团队

主持人:施建锋

14:40-15:00

题目:基于宽禁带半导体的光电子器件研究

报告人:赵见国微纳光子检测与传感团队

主持人:林鹏

15:00-15:20

题目:毫米波高速通信系统射频非理想因素补偿方法

报告人:孟越通信网络与测试技术团队

主持人:赵见国

15:20-15:40

题目:倾斜信道中涡旋脉冲光束的海水湍流效应研究

报告人:李烨通信网络与测试技术

主持人:孟越

15:40-16:00

题目:面向智能蒙皮与飞行器一体化电磁仿真的局部修正直接求解算法研究

报告人:方小星电磁探测与防护团队

主持人:李烨

16:00-16:20

题目:量子点发光二极管中关键问题的研究

报告人:潘江涌微纳光子检测与传感团队

主持人:方小星

16:20-16:40

题目:无线光通信高效速率分割多址接入方法研究

报告人:李宝龙智能网络团队

主持人:潘江涌

16:40-17:00

题目:多目标精准调控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设计

报告人:蔡潇应用电磁学研究中心

主持人:李宝龙

17:00-17:30

自由讨论环节

论坛报告人:

    个人简介:廖校毅,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副教授。廖校毅博士分别于2015年、2020年在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大功率毫米波、脉冲压缩技术、毫米波天线等。在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Letters,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Propagation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青年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双创博士人才计划1项。

    报告摘要:色散现象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电磁波传输系统之中,是电磁波传输系统的关键参数。一方面,色散通常会导致信号的畸变和器件带宽受限;另一方面,如果对色散进行适当的调控,可利用色散效应实现特定的功能。因此色散的调控一直是传输线研究的重要课题。本项目特定的应用情景―大功率毫米波情况下,研究适用于准光传输线的色散调控机理,促进大功率毫米波的在高分辨率雷达、主动拒止武器、等离子体诊断、高梯度粒子加速器等军用、科研设施上的应用。本课题从模式耦合的角度分析传输链路中场分布的变换规律,指出了模式互相耦合能够影响色散曲线,探究模式强耦合和弱耦合对色散曲线的调控机制。


    个人简介:施建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IEEE会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施建锋于2019年在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于2017年至2018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奖学金资助,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访问学习。2020年入职南信大以来,主持国家、省部和市厅级科研项目5项,,累计科研项目合同超1000万。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20余篇SCI检索文章和20余篇EI检索文章),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被引用计700余次。在学术兼职方面,担任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审稿编辑,国际会议IEEEGC、ICC、INFOCOM等TPC成员。研究方向包括天地一体化网络、RIS辅助网络等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中无线资源管理、军事通信网络、指挥控制网络的孪生设计等。

    报告摘要:天地一体化网络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能够实现广域覆盖和网络互联。但仍存在诸多难题:遥远的通信距离导致网络时延高;失衡的高低移动速率导致网络拓扑动态变换程度高。本报告尝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析探索无线资源管理问题,基于经典凸优化理论和AI机器学习技术,设计低复杂度、经典理论与智能技术融合的无线资源联合管理算法,解决天地一体化网络中时延性能受限、资源联合管理算法设计复杂度高等难点,最终以提升用户服务质量,满足未来通信对低时延和广覆盖的需求。

    个人简介:林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讲师,校龙山学者,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东北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加拿大卡尔顿大学访问学者。担任国际会议CCPQT 2022、IoTCIT 2022-2024、MLCCIM 2024 Workshop主席,担任IEEE Globecom、IEEE Blockchain、IEEE ICCC等多家会议TPC。以第一/通信作者发表中科院2区以上SCI论文12篇,包括 IEEETWC、TII、TVT、WCM、IOTJ等,授权发明专利6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面上项目、南京市科技创新项目、企业横向项目等6项。研究方向包括边缘计算、边缘智能网络、无线资源管理、智能优化算法等。

    报告摘要:无线虚拟现实(VR)技术在远程医疗、教育、娱乐、工业生产流程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现有的无线传输系统难以满足无线VR系统中海量内容传输、超低延迟和高计算量的需求。本报告结合了边缘计算、无线资源管理、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探索了支持无线VR应用的边缘网络中计算、存储和通信资源管理策略,利用智能算法协调移动网络中计算、缓存和传输多维系统,提升移动网络对VR业务的服务能力。


    个人简介:赵见国,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双创博士,东南大学物理电子学博士、南京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第三代、第四代宽禁带半导体及相关发光器件、光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器件和嵌入式硬件系统的研究工作,包括日盲光电探测器、紫外与高品质白光LED、GaN基紫外激光器,InGaN基Micro-LED显示和光通信等。Appl. Surf. Sci.、Mat. Sci. Semicon. Proc.、等国际SCI期刊审稿人。累计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J. Mater. Chem. C、ACS Photonics、IEEE Photonics J.、Appl. Phys. Express、Chinese Phys.Lett.等高水平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被引用200余次,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多项研究成果被国际同行专题报道、编委推荐、封面文章发表等。至今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江苏省“双创博士”、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等,参与省部级项目多项;已完成多项企业委托研究项目。

    报告摘要:氮化镓(GaN)基宽禁带半导体作为直接带隙材料,其发光波长可以覆盖深紫外-近红外波段,是制备全波段发光器件的理想材料,也是制备显示/通信一体Micro-LED的理想方案。本研究基于InGaN基量子阱,成功制备了单色Micro-LED显示阵列,实现了128×64点阵的动态扫描显示,为进一步制备低像素尺寸、高分辨率的显示设备奠定了基础;基于GaN基紫光/双芯蓝光LED作为激发光源,成功制备了高显色指数、低蓝光伤害的高品质中性白光(4000K)暖白光(2700K)LED,为生活健康照明光源提供了新选择;此外,本文成功制备了高质量的氧化镓(Ga2O3)和六方氮化硼(hBN)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并在业内首次制备了响应波长为185 nm的hBN基真空紫外光电电探测器,基于Ga2O3制备的日盲光电探测器对254nm的光源实现了3.72A/W的高响应度。

    个人简介:孟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双创博士,研究领域为通信系统信号处理。于2021年取得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8年-2019年在佐治亚理工学院学习。发表论文5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研启动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企事业单位项目多项,担任IEEE-TCOM、IEEE-TWC等期刊审稿人。

    报告摘要:随着通信系统逐渐向高频段、大带宽、高速率方向发展,通信系统的射频非理想问题愈加严重。接收端射频非理想因素主要包括I/Q不平衡和相位噪声,在毫米波通信系统中I/Q不平衡呈现频选特性,相位噪声也明显增强。本报告重点介绍射频非理想问题研究进展、I/Q不平衡与相位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同时考虑IQ不平衡和相位噪声的接收机均衡损伤补偿方法和信道均衡方案。


    个人简介:李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讲师,硕导。毕业于江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以第一作者发表本领域SCI论文15篇(4篇TOP),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担任Optics Express、Optics Communication、Applied Optics等期刊审稿人。研究方向包括无线激光通信、涡旋光场调制、海水与大气湍流扼制理论等。

    报告摘要:海洋信道中的无线通信技术主要以电磁波、声波以及光波作为信息载体。与海洋声波和电磁波通信相比,海洋无线激光通信具有信息容量大、传输速率快和传输距离远等优势。利用其优势去改善海洋油气勘探开采、海洋渔业养殖、海洋运输定位、海洋环境监测、和海洋沉船打捞等领域通信水平和质量。然而海水环境下的无线光通信技术仍面临着许多挑战。海水温度与盐度起伏形成的湍流能够导致传输光束的波前畸变、光强起伏、光斑分裂和传输方向抖动等负面影响。本报告通过涡旋光场调制方法去缓解海水湍流干扰从而改善海洋无线光通信系统性能。


    个人简介:方小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2021年4月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进行CSC博士联合培养。研究方向为计算电磁学、电磁超材料与机器学习以及电磁软件开发。发表相关SCI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电磁领域顶刊5篇。作为项目负责人共主持纵向科研项目2项,分别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雷达成像与微波光子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课题”。目前担任 IEEETMTT/AWPL等期刊审稿人。

    报告摘要:新一代智能蒙皮的设计趋向于复杂功能集成化、与飞行器设计一体化的需求,在计算电磁领域带来了局部变化的重复性计算、电大电磁计算和多尺度电磁计算等挑战。针对这些挑战,本报告介绍面向智能蒙皮与飞行器一体化电磁仿真的局部修正直接求解算法,包括电大和多尺度电磁仿真中自适应直接求解算法稳定性问题、主体不变局部修正的直接求解方法和效率问题以及新一代智能蒙皮与飞行器一体化应用中的自适应电磁仿真和统计分析问题的解决方案与研究进展。

    个人简介:潘江涌,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苏省“双创博士”,江苏省新型显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真空学会理事。主要从事量子点/钙钛矿等光电材料和器件,以及在新型显示和光电传感领域的应用研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ACSPhotonics发表SCI论文10余篇,单篇论文被引用次数超过150,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留学人员科技创新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相关研究成果获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科创江苏”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江苏省真空学会青年科技奖、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等。

    报告摘要:钙钛矿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具有色域广、效率高、可溶液法低成本制备等特点,有望成为下一代发光和显示的主流技术。当前蓝光钙钛矿QLED性能较低,成为钙钛矿QLED走向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报告将围绕提高蓝光钙钛矿QLED性能的关键问题,通过材料改性和器件结构优化钝化钙钛矿量子点中的缺陷,提高蓝光钙钛矿量子点与相邻电荷传输层之间的能级匹配度,促进器件中载流子的高效平衡输运,提升蓝光钙钛矿QLED的器件性能。最后结合显示技术发展历程,展望量子点显示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


    个人简介:李宝龙,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期间曾赴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联合培养,从事无线光通信、数据管理、物联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基金、江苏省自然基金等课题,累计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

    报告摘要:无线光通信能够缓解射频(RF)通信频谱危机问题,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且被列为6G潜在的关键技术。但面对急剧增长的终端接入需求和数据量,如何有效地提升无线光通信系统的用户接入能力和系统容量成为一个关键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报告介绍了无线光通信的高效速率分割多址接入(RSMA)方法,提出了面向无线光通信RSMA的OFDM调制设计方法、光功率约束下信息分割和预编码联合优化方法等。


    个人简介:蔡潇,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微波技术与天线、无线能量传输系统、阵列天线综合等相关问题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现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科学(自然科学)面上项目在内的项目共计3项;参与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在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等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并凭借在多目标高效率无线能量传输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青年科学家奖(URSI GASS Young Scientist Award);担任IEEE TAP/AWPL/IoT/SensJ等期刊的匿名审稿人。

    报告摘要:随着现代通信的发展,多目标无线输能技术在物联网、智慧交通、智能家居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等场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多目标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中,多个待受能目标之间不合理的能量分配将导致总传输效率低下并造成能源的浪费。本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方法,称为加权最大功率传输效率法,用于多目标无线能量传输应用中发射天线阵列的优化设计。通过引入测试接收天线并赋予优化的加权系数,发射天线阵列的辐射功率将最大限度地集中在待受能的多个目标上,同时在三维空间中抑制在空间中其他区域的能量密度,最终实现各目标之间功率分配的精准调控。


电子与信息工程大学

2024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