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北京大学李婧副教授、我校胡定珠教授作学术报告——大气•风云讲坛(2024年第07期)

发布单位:气象与环境联合研究中心创建者:何琼发布时间:2024-04-07浏览量:10

报告时间:2024年4月9日(周二)上午9:30

报告地点:气象楼423会议室

主持人:尹志聪 教授

报告题目一:气溶胶-气候相互作用的观测与模拟研究

报告专家一:李婧 副教授

专家简介一:

李婧,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长聘副教授,研究员。主要从事气溶胶光学遥感、气溶胶辐射与气候效应等方面的研究。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主持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在Nature Reviews Earth and Environment,Science Bulletin, GRL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担任中国颗粒学会气溶胶专委会副主任,国际气象学与大气科学协会(IAMAS)青年科学家委员会主席,及多个期刊编委工作。获Elsevier/JQSRT Richard M. Goody大气辐射与遥感青年科学家奖,美国气象学会(AMS)Henry G. Houghton 青年科学家奖。

报告摘要一:

气溶胶是气候变化中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气溶胶复杂的化学成分、光学特性和不均匀的时空分布都给其气候效应的评估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且在人为与自然排放共同影响下,近几十年全球不同区域的气溶胶总量及其成分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研究将首先评估气溶胶成分变化导致其光学特性的改变对辐射和气候的影响,发现气溶胶吸收散射特性对于其辐射强迫不确定性具有主要贡献,这一特性的变化对于大尺度环流以及南亚季风区降水变率也起到重要作用。研究进一步探究主要气候变率,特别是不同洋盆变率对沙尘、野火等自然源气溶胶变率的影响。最后将汇报针对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卫星遥感算法开发方面的工作。

报告题目二:北半球平流层极涡与北极涛动关系的变化及其可能的影响

报告专家二:胡定珠 教授

专家简介二: 

胡定珠,教授,长期从事平流层-对流层相互作用及机理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SCI 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一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研究成果获国际同行广泛关注和引用。IPCC报告单独介绍相关成果,肯定新发现;国际平流层流域著名专家高度肯定了相关工作的独创性;Nature Geoscience 等国际一流期刊多次大幅独立引用和肯定。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首届“龙山学者”称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青年“五四”奖章,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优秀论文奖等。现担任国际平流层研究计划SNAPSI骨干成员、《气象与环境学报》青年编委、Geophys. Res. Lett.、J. Clim.、Clim. Dyn.、J. Geophys. Res.等10余个国内外知名期刊的审稿人等。

报告摘要二:

随着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组织的SPARC研究计划的实施,人们逐渐认识到平流层过程对对流层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平流层过程在对流层短期气候预测和延伸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仍是挑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关于平流层过程对对流层天气气候的影响及机理认识还不足。特别在2000s年后,全球变暖出现减缓随后加速,极端气象灾害事件频发,气候系统转型。但是平流层过程与对流层天气气候的联系在新的气候变化背景下是否有所不同,并不清楚。本研究从平流层动力过程切入,探讨了北半球冬季平流层极涡与北极涛动之间关系的稳定性情况。结果发现平流层极涡与AO的关系并不稳定,二者关系在2000s年后显著减弱。这与经典理论认为的平流层极涡通过“向下控制”原理与北极涛动维持稳定关系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该研究进一步从平流层对流层动力耦合过程及中纬度海气耦合过程等方面阐明了导致二者关系变化的物理过程及动力机理。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大气科学学院

202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