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教授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发布单位: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数字取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公共计算机教学部)创建者:许志奋发布时间:2023-05-29浏览量:845

报告题目:网络空间内生安全理论框架

报告专家:邬江兴 院士

报告时间:2023年5月30日(周二)9:30

报告地点:长望楼N102报告厅

主持人:    付章杰 教授


报告摘要:网络空间内生安全理论颠覆了基于先验知识的传统网络安全防御范式,开创了结构决定安全、不依赖先验知识和附加安全措施的可量化设计、可验证评估的的网络空间内生安全防御新范式,形成了网络空间安全的“中国学派”。内生安全理论通过创建不完全交集三元解构模型(IIP),提出基于DVR交集的内生安全存在性猜想,将广义不确定扰动问题变换为DVR域内差模或共模形式表达的问题,发明内生安全机理的动态异构体冗余架构(DHR)和“白盒插桩”测试方法。通过基于构造的网络弹性强度,以构造效应形成拟态伪装迷雾和结构加密的攻击表面,降维处理未知安全扰动,实现熵不减效应和受信任执行环境(TEE),并结合构造赋能获得指数级的网络弹性增益,从而提供具有品质鲁棒性和稳定鲁棒性的服务功能。


专家简介:


邬江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网络与通信、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网络安全领域著名科学家与工程师。现任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DSC)主任、嵩山实验室主任、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之江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院长等,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世纪80年代发明“软件定义功能、复制T型数字交换网络、逐级分布式控制构造”等数字程控交换领域变革性技术,1991年主持研制成功中国首台大容量数字程控交换机——HJD04,带动了我国通信高技术产业在全球的崛起。进入21世纪以来,先后发明了“全IP移动通信、不定长分组异步交换网络、可重构柔性网络架构、基于路由器选择发送机制的IPTV”等网络通信重大原创性技术,主持研发成功世界首套基于全IP的复合移动通信系统CMT、中国首台高速核心路由器、世界首个支持IPTV业务的大规模汇聚接入路由器ACR等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或装备,2006年基于领衔开发成功的“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3Tnet”,在“长三角地区”完成了世界上首次大规模HDTV over IP服务的压力试验,证明互联网规模化的承载HDTV服务在理论与技术上的可行性。2008年提出面向领域计算的“基于主动认知的多维可重构软硬件协同计算架构---拟态计算(Mimic Computing Architecture,MCA)”,2013年在全球率先开发出基于拟态构造的高效能计算机原型系统,被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评为2013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所提出的领域专用软硬件协同计算架构(Domain Specific Architecture,DSA),被2017年度图灵奖得主John L.Hennessy、David A.Patterson,在2019年的共同论文《计算机结构的新黄金时代》中预言为“未来十年计算机体系结构发展的四大发展方向之一”。2013年,创立了基于编码信道和结构加密内生安全机制的网络空间拟态防御理论(Cyberspace Mimic Defense,CMD)。从2017年起,先后出版了《网络空间拟态防御导论》《网络空间拟态防御原理》《网络空间内生安全》中文专著和《Cyberspace Mimic Defense–generalized robust control and endogenous security & safety》英文专著。2018年提出变革网络技术体制发展范式的多模态网络环境(Polymorphic Intelligence Networking Environment,PINE)理论与方法,2021年,全球首个多模态网络环境原理验证系统在之江实验室通过国家验收。1995年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曾获1995年度和2015年度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领衔的网络与交换研究团队还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学与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数字取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023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