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中国科学院赵林教授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发布单位:地理科学学院创建者:刘毅庭发布时间:2018-06-22浏览量:2204

报告题目:多年冻土与全球变化

报告人:赵林教授

报告时间:2018年06月25日(周一)下午2:30

报告地点:北辰楼229

主持人:薛滨院长/教授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地理科学学院

2018年06月22日

个人简介: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站长,冰冻圈与全球变化研究室副主任;“青藏高原研究会”常务理事、“第四纪研究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理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地理学科冻土学分支主编;曾担任国际多年冻土学会中国国家代表、国际多年冻土地温监测网络中国国家代表。曾受聘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会评专家组成员;担任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相关部门专家组成员。主要从事多年冻土分布与特征、冻土水热物理过程、多年冻土与全球变化、多年冻土区陆面过程、多年冻土与生态相互作用、多年冻土区土壤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150 余篇,其中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SCI收录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影响因子之和为94.315;作为主笔完成专著2部。

主要学术贡献:1、构建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监测网络,为高原地球系统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和重大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2、完成了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本底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的系统调查,查明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及主要环境背景本底青藏高原地区冻土变化及规律;3、提出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活动冻融过程中的水热耦合规律,构建了考虑冻融过程的地气温度反演的解析算法,发展和改进了陆面过程模型,提出了冻融参数化方案,模拟了多年冻土分布和变化;4、给出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有机碳、总氮、土壤养分及其计量比的垂直分布规律、季节变化、历史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的影响权重,发布了土壤C、N、P和K等组分和养分的空间分布的空间信息,评估了土壤有机碳、总氮的储量,预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多年冻土区土壤有机碳的变化及源汇效应。立足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数据积累和工作基础,与地理、遥感、地信团队合作,开展青藏高原土壤属性数据库、多年冻土特征参数空间数据集、多年冻土区土壤热力学参数的参数化方案等方面的研究,构建适用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水热参数化方案。开展青藏高原乃至于全球多年冻土变化的研究,揭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历史演变过程和空间差异,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未来可能的变化,为青藏高原水文和生态系统历史变化评估和未来变化预估服务。这项工作不仅可以为地球系统模式提供更为精准的基础输入数据、模拟的初始数据、模式率定和验证数据,以提高各类地球系统模式在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的模拟水平;还可以为青藏高原生态、水文过程研究和资源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立足于冻土物理机制的工作积累,与气候模式、陆面过程模式模拟团队合作,开展活动层内部温度场、水分场和水热耦合过程的研究;开展多年冻土与大气之间、活动层和多年冻土内部的热量平衡过程研究,从本质上揭示多年冻土的变化机理,揭示冻融过程中水热耦合机制,量化活动层内部非传导性能量传输通量的比例,并据此改进地球系统模式中陆面过程模式对于冻融过程的描述,提高气候模式在青藏高原乃至全球多年冻土区的模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