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物名师讲座(第166 期)——特邀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闫召爱正高工作报告

发布单位:大气物理学院 编辑:发布时间:2022-10-13浏览量:

地点 腾讯:239-433-843 报告人 闫召爱正高工
报告时间 2022-10-19 09:30:00 主持人 卜令兵教授

报告题目:临近空间大气环境探测与研究

报 告 人:闫召爱 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报告时间:20221019日(星期三)上午9:30

腾讯会议:239-433-843

主 持 人:卜令兵 教授

报告人简介:

闫召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重点实验室-临近空间应用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临近空间大气环境探测技术研究。2011年研制完成了车载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实现了临近空间80-100km大气风场、温度、钠原子数密度的探测能力;2016年研制完成了车载532nm瑞利散射多普勒激光雷达,实现了临近空间30-80km大气风场、温度、密度的探测能力。2018年在中科院先导“鸿鹄专项”支持下,开展了基于临近空间浮空平台的原位探测研究。组织及参与多次临近空间环境野外科学考察实验,获得大量临近空间环境实测数据,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培养研究生4名。

报告简介:

受低层大气活动和高层空间天气事件的影响,临近空间大气复杂多变。研究临近空间大气环境,有利于掌握上下层大气耦合及相互作用机理,全面认知地球大气变化规律。由于空间位置比较高、大气稀薄、探测示踪物比较少等原因,临近空间大气环境的探测比较困难,实测数据比较少。本报告主要介绍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开展的临近空间大气环境探测与应用研究等。发展了气象火箭探测仪、探空火箭膨胀落球、声波瞬时风速计等原位探测技术,中频雷达、流星雷达等无线电探测技术,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532nm瑞利散射多普勒激光雷达等主动光学探测技术,全天空重力波成像仪等被动光学探测技术。利用这些先进的设备技术开展了长期的临近空间探测活动,获得了大量实测数据;进行了临近空间数据同化研究、环境特性研究、预报研究等,推进了对临近空间大气环境的认知水平。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大气物理学院

                                                20221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