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时间: 2025年11月20日15:00-17:00
报告地点:北辰楼229会议室
主 持 人:刘超 教授
报告题目一: 智慧气象:天气智能监测与预报
报告专家:白琮 教授
专家简介:白琮,博士,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及延续资助项目获得者。学院党委委员,学术副院长。中国气象学会气象人工专委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为智慧气象。主持国自然联合重点、面上、青年、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项;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或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GRL、IEEE TGRS, IEEE TNNLS、NeurIPS、ICML、KDD、AAAI和CVPR等领域内的权威期刊或会议上,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篇,《软件学报》2019年和2020年高影响力论文各1篇。曾5次获得国际/国内知名学术会议的最佳/优秀论文奖。
报告摘要:智慧气象是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入应用,依托于气象科学技术进步,使气象系统成为一个具备自我感知、判断、分析、选择、行动、创新和自适应能力的系统,让气象业务、服务、管理活动全过程都充满智慧。 在这其中,天气的监测与预报最为关键。准确监测及预报天气现象可以减少灾害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气象业务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报告将从研究背景、数据库构建、技术路线等方面,探讨利用人工智能领域的多模态识别、回归及时空预测方法来进行典型天气监测与预报的研究趋势与进展。
报告题目二: 遥感图像域偏移问题的描述及其解
报告专家:倪欢 副教授
专家简介:倪欢,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7年12月毕业于武汉大学,2020年-2021年于法国国家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持军工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事业委托项目等多项。在IEEE-TGRS、ISPRS-JPRS、PR、测绘学报、遥感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从事视觉模型的泛化研究及其在遥感领域的应用。
报告摘要:伴随着遥感数据获取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遥感应用场景的不断具象化,遥感从业者需要面向复杂的地理环境、多样化的数据模态和差异化的类别体系去理解遥感场景,这为训练样本的制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不增加训练样本标注的情况下,从方法论的角度,缓解地理环境、数据模态和类别体系差异(域偏移现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报告基于整数规划、概率推理和动力系统理论,从域自适应、小样本学习和跨域小样本学习框架出发,围绕该问题展开研究,赋予模型泛化过程理论可解释性,以期提升模型泛化能力。
江苏省精密协同导航定位与智能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自然资源部遥感导航一体化应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天都-南信大深空探测联合实验室
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
2025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