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1年科技活动月—“联慧论坛”系列讲座之“视天理”

发布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编辑:发布时间:2021-04-19浏览量:

地点 腾讯会议 报告人 韩军伟、李军、卢孝强、王力哲
报告时间 2021-04-20 19:00:00 主持人 郑钰辉、孙乐

报告时间:2021420日(星期二)19:00 -22:00

讲者:韩军伟 博士、李军 博士、卢孝强 博士、王力哲 博士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ID137 978 558),密码(420190

主持人:郑钰辉 博士、孙乐 博士


报告一题目:遥感影像 “深度”解译


报告摘要:遥感影像解译是遥感大数据信息挖掘与提取的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的民用和军事应用价值,也是近年来遥感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本报告介绍了深度学习在高分遥感影像解译方面的一些典型应用。首先,针对高分遥感图像大规模数据库相对稀少的问题,我们发布了两个公开的高分图像数据库,分别用于场景分类和目标检测。其次,针对高分遥感影像解译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和不同的应用需求,介绍了几种基于弱监督学习/全监督学习的目标检测和图像场景分类方法。


讲者简介

伟,西北工业大学教授,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获聘2018度教育部特聘教授,入选第四批国家重大人才计划B类领军人才。主要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类脑计算、遥感影像解译等。在领域顶级期刊/会议如:Proceedings of the IEEEIEEE TPAMICVPRICCVMICCAI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论文被引用1.7万余次。3篇论文入选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获国际会议IEEE BIBM 2018最佳论文奖,国际会议ACM Multimedia 2010MICCAI 2011ICME 2016最佳学生论文奖提名,培养多名博士生获得中国图像图形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和ACM SIGAI(国际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分会)优秀博士论文奖 。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一)等6项省部级科技奖,担任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IEEE Trans. on CyberneticsIEEE Trans. on Multimedia等多个国际顶级期刊编委,任领域顶级国际会议如:CVPR, ICPR, ACCV等的领域主席。


报告二题目:异构地理大数据融合研究


报告摘要:遥感手段是对地监测和响应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社交媒体数据基于网络空间服务,能够突破传统传感器和观测条件的限制,从社会信息层面上进行“对地观测”,并在诸如土地利用识别、灾情感知与跟踪、信息编码、城市评估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含义。两者的融合可以突破实时响应和成像条件的屏障。本报告介绍一种地理最优传输理论,实现非结构化遥感数据与结构化社交媒体数据的融合观测。


讲者简介

李军,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 Fellow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遥感所,获硕士学位;2011年于葡萄牙里斯本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1-2013于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李军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遥感图像处理,在地球科学与遥感领域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论文70多篇。现任遥感领域权威期刊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的主编(Editor-in-Chief)。



报告三题目:遥感影像的智能分析与理解


报告摘要:遥感影像因其对地观测覆盖范围全,所获取地物时--谱信息丰富等突出优势,已经成为环境减灾、国防军事和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替代的全球观测手段。遥感影像智能分析与理解主要利用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影像处理等技术,快速自动准确地获取地物的时--谱信息,并进行智能分析与处理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本报告主要分成两部分,首先介绍一下目前我们在光学探测方面的工作进展,其次,结合光学载荷的特点,介绍一下我们在遥感影像方面的智能分析与理解方面的工作。


讲者简介

卢孝强,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光谱成像技术研究室主任、中科院重点实验室主任、陕西省工程中心主任,主持包括国家自然基金杰青、重点研发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项目。主要从事智能光学探测,光学遥感影像数据处理、机器视觉和模式识别方面研究。担任XXXX卫星高光谱成像仪系统副指挥、XXX卫星载荷技术的数据应用主任设计师、“XXX”卫星XXX相机载荷系统的主任设计师和XXX卫星高光谱相机系统副主任设计师,JW科技委主题责任专家,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科技部973863计划的评审专家。




报告题目:数字地球的学科发展与最新进展


报告摘要“数字地球”就是数字化的地球,是一个地球的数字模型,它是利用数字技术和方法将地球及其上的活动和环境的时空变化数据,按地球的坐标加以整理,存入全球分布的计算机中,构成一个全球的数字模型,在高速网络上进行快速流通,这样就可以使人们快速、直观完整地了解我们所在的这颗星球。“数字地球”将最大限度地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国民经济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本次报告主要介绍数字地球的技术体系,学科发展以及前沿研究方向。


讲者简介

王力哲,获清华大学学士、硕士、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博士学位。先后任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百人计划”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大人才计划B类领军人才、IEEE FellowIET Fellow、研究领域是遥感信息工程。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2021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