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物名师讲座(第三十四期)

发布单位:天际新闻网 编辑:发布时间:2019-02-25浏览量:

地点 气象楼 423 报告人 许健民
报告时间 2019-02-26 14:00:00 主持人 银 燕


报告(1):风云二号卫星的图像定位;报告人:许健民 院士

报告(2):全大气层探测与过程研究;报告人:吕达仁 院士

报告(3):Impact of Aerosols on Heavy Precipitation, Thunderstorms and Lightning;报告人:李占清

主 持 人:   银 燕 教  授

报告时间:   2019年2月26日(星期二) 下午14:00

报告地点:   气象楼  423


专家简介:

    许健民,男,1944年8月生,卫星气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教授。1965年许健民从南京气象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所长期预报研究室工作;1969年进入中央气象局江西五七干校工作;1971年进入中央气象台工作;1980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学习大气科学;1983年担任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1986年担任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1987年在东北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期间主持森林火灾实时监测服务;1996年担任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总工程师;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2年获得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


    吕达仁,男,1940年1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1966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毕业。1981年至1982年在美国NOAA/ERL进行合作研究,1985年晋升为研究员,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气象与大气科学协会(IAMAS)执委。先后担任国家高技术(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辐射委员会委员(Member, IRC, 1988年始),国际高层大气气象学会委员会委员(Member, ICMA,1992年始), 国际日地物理学会(SCOSTEP)学术委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咨询专家组专家等。一直在大气与地球系统科学前沿从事基础与高技术研究。国际上首先提出微波主-被动联合遥感降水分布的原理及反演方法。最早提出消光-小角散射综合反演大气气溶胶粒子谱的原理。主持完成我国首部VHF平流层大型相控阵雷达。对大气重力波频谱结构、对流风暴激发重力波机制作了系统研究。长期从事卫星与载人航天器对大气成分综合观测与反演研究。从事大气与地球环境遥感,大气辐射传输、中层大气与日地物理,生态与气候相互作用,全大气层探测与理论模式等方面研究。承担过国家多部委重大项目。长期担任载人航天工程应用与研究专家,先后在神州3号和天宫2号空间实验室主持大气臭氧、气溶胶、云和降雨探测的试验项目。担任中科院科技战略先导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基金委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多波段多大气成分主被动综合探测系统”(APSOS)、科技部973计划等的首席科学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一项(1989年,大气微波辐射与遥感原理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1998年,南极科学考察研究),中国科学院等部委的重大成果、自然科学奖等八项。 培养博士、硕士超过50位。


    李占清,马里兰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计划特聘教授。研究方向:气溶胶、云、辐射、降水、森林火灾、陆地与大气环境等。美国科学协会、美国地球物理协会、美国气象学会会士(Fellows of AAAS, AGU, AMS)。荣获十多项国际科研成就奖,包括美国地球物理协会大气部最高Kaufman奖,加拿大公务员最高奖、航空航天协会Aloutte奖,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成就奖等。现任美国“地球物理研究(JGR)”和欧洲“大气化学与物理(ACP)”中国专题编辑等, 发表260多篇SCI文章(包括7篇Nature, Science,PNAS)引用1万3千多次,HI=65。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大气物理学院

2019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