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物名师讲座(第163 期) ————特邀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朱延年副教授作报告

发布单位:大气物理学院 编辑:发布时间:2022-10-04浏览量:

地点 气象楼423 ;腾讯 报告人 朱延年 副教授
报告时间 2022-10-06 15:00:00 主持人 陆春松 教授

报告题目:云滴数浓度卫星反演及其在气溶胶-云相互作用的研究中的应用

报告人:朱延年 副教授

报告时间:2022年10月6日(周四)下午3:00

会议地点:线下 气象楼423   线上 腾讯会议722-736-921         

主持人:陆春松 教授


报告人简介:

    朱延年,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教授。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硕士和博士分别毕业于比利时鲁汶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研究领域主要围绕气溶胶-云-降水相互作用,卫星反演云微物理参数,卫星定量应用等方面展开。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骨干身份参加国家级项目5项,取得4项软件著作权登记。在卫星定量反演云微物理参数、气溶胶-云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被IPCC第六次报告引用,迄今已经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近40篇,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第一、通讯作者文章2篇,SCI总引用800余次,H-index为14。

报告内容简介:

    由于气溶胶-云相互作用上的复杂性及由此造成的在模式中表征气溶胶-云相互作用的困难,气溶胶间接辐射强迫估计的不确定性在人类活动对地球辐射强迫影响的不确定性中占主导地位。针对这一科学问题,近年来朱延年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改善数浓度(Nd)的卫星反演算法,并针对剥离气象条件的挑战,开展了“自然实验室”的研究,利用船迹、火山爆发等事件,开展在给定的气象条件下,云属性及其辐射效应对气溶胶的敏感性,分析了和解释了气溶胶-云相互作用的因果关系。结果显示在给定的气象条件下,全球云属性相对于Nd的敏感性与火山影响区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受到火山气溶胶扰动的云可以最多增加~50%的辐射冷却效应,其中一半以上是由增强的云反照率带来的。这个幅度与全球海洋上类似环境条件下非火山影响地区的气溶胶的效应相似。在全球海洋范围内,如此大的指示效应的因果关系比以前全球气候模型模拟的要大得多,因此需要重新思考与气溶胶-云相互作用有关的地球能量收支平衡的估算。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大气物理学院

                                                                                                                  2022年 10月4 日